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: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

 
 

為自己設立目標,才能了解什麼是你一輩子最重要的事。
即便我經歷罹癌和中風的身體並動和考驗,我依然認為,我為自己的人生描繪了正確的圖像,
並擁有再幸福不過的人生。 


上面是作者克里斯汀生在本書開頭寫下的一段話,細細的咀嚼其中的意涵,「設立目標」這是你的父母、師長、主管都會給你的建議,有些時候這個目標是他們幫你設定的,例如用功念書考上好學校,達成部門的績效目標,考取第一名等等,這些就是我們談的「目標」,但究竟這是你的「目標」,還是別人用來衡量你的「指標」呢?父母靠著你是否考第一名來衡量你是否是一個認真的好孩子,主管用你是否達成部門績效來衡量你是否是一個好員工,這些是別人加在我們身上的,那我們自己呢?

我們對人生的目標是什麼?我們又該如何衡量我們的人生?這就是這本書中想要跟我們談論的。

作者在本書中拋出三個問題:
「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、快樂?」
「如何知道我與配偶、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?」
「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,以免除牢獄之災?」


這三個問題看似很簡單,但當你仔細的思考背後的問題時,你會發現這涉及了你人生的全部。
佔據了你1/3時間的工作,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在我個人的部落格中談論過太多了,所以這也是我到目前為止思考過最多的,我不斷的在追求自己喜歡做的事,也不斷的學習與成長,並不停的給自己新的挑戰,期望的就是自己的工作生涯能過的開心、快樂,當然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,但要獲得成功與快樂並不是那麼的簡單,你除了要挑選對的環境外,你自己也要不停的成長,讓自己能不斷的前進,

你的工作讓你感到快樂嗎?你喜歡現在的同事跟環境嗎?你每天起床是覺得「耶,我要準備去工作了」還是覺得「又要上班了」呢?工作對你生活的影響非常巨大,唯有你喜歡的工作你才有辦法做到出類拔萃。

佔據了你1/3時間的家庭,這談到的是人生的平衡,很多專注在工作上的成功人士,他們對家庭的經營是不夠的,即便有著成功的事業,但當他忙碌完回到家,等待他的是冰冰冷冷的家,沒有人會留一盞燈等他回來,曾經有個長輩對我說:「我的人生觀,我覺得這輩子不管怎麼打拼,最終就是為了這個家,沒有這個家,其他什麼都沒有。」

這句話出自一個我很欽佩的長輩口中,帶給我的衝擊很大,因為他是個在事業上非常有成就的人,但他仍然很堅持不管怎麼忙,每天一定要在孩子睡覺前陪他一個小時以上,週末一定是安排家庭日,小孩子若有家長會他一定要出席,他也跟我說:「工作上的成果有90分跟100分的差別,但家庭沒有,家庭關係是不能打折扣的。」,這段話我記憶猶新,感觸很多。

最後你如何正直且堅守自我原則的渡過一生,書中講到作者的同學,有些因無法抗拒對金錢的誘惑,成了金融犯罪的首腦,最後被關進監獄裡,這些人都在工作上表現傑出,也擁有很高的成就,但最終就是過不了「貪」這個字,這種案例多不勝數,台灣的政治圈就有很多這樣的人物,有權有勢有不錯的薪水,但仍想要更多,我們自己能否在每個時刻都堅守自己的原則,賺該賺的錢,拿該拿的薪水就好。其實我在工作上很講究原則,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是很難靠得住的,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會不會又變卦或者推翻本來的決定。

本書就「只」探討這三個問題,但作者透過一個又一個案例與提問來引導讀者思考,例如「人生投資可否有優先次序?」,你是否想過年輕的時候快點衝刺事業,等小孩長大,自己事業也有成後再陪伴小孩?書中引用了科學的數據,認為這樣做往往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,並沒辦法有效的彌補,所以即便你假想好優先順序了,但人際關係並不是以前少做一點,現在多做一點就可以攤平,而是你必須要持續的投資才行,這類引人反思的問題在書中還真的不少,值得大家細細品味。

 
 

薪水再高,頂多只讓你不討厭工作;唯有找到你的人生目標,才能活出你想要的快樂

真希望有多五倍的時間。
讓我能把專案作到好、睡覺睡到飽、體能好到跑半馬、抽空自助旅遊、還能早點回家與家人朋友相處....,但一個又一個的念頭,都嫌時間不夠用;似乎當下的我們,只能先為迫切的明天作選擇。

於是,我想起這本看到一半的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》。
以破壞式創新聞名於世的克里斯汀生教授,曾經把創新理論應用企業管理、醫療照顧體系、甚至到學校教育,而這本書裡的他,卻是要將理論套用在生命的省思上 :談如何生活、如何生涯抉擇,以及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,這來自他在哈佛商學院一場精彩的畢業生演講;當時,正在與淋巴癌奮戰的克里斯汀生,對哈佛大學商學院 的學生提出了三個簡單的問題:

如何知道工作可以成功快樂?
如何讓家庭關係幸福?
如何擁有正直的人生?


工作生涯上,你覺得最重要的選擇,不一定能讓你快樂有動機。
要讓人心甘情願地接受一份新工作任務?或許提供金錢的誘因是一個方法,但這並無法解釋那些深入災區重建、在非營利機構低薪服務卻又幹勁十足的人。從心理學家赫茲伯格的動機理論來看,個人工作動機包含了兩個不同的因素: 

1. 保健因素:如果這些因素出了問題,像薪水、安全、工作環境是否穩定、公司政策等,我們一定不滿意;但就算不斷改善這些條件,我們也不會立即熱愛工作,頂多不討厭而已。

2. 動機因素:像是挑戰性的任務、得到認可、責任與成長,我們可以因此從工作本身感覺到自我付出的意義,而充滿工作熱情。 這或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坐擁高薪、工作也是自己精心選擇的,但是仍不滿意。

很多人的生涯選擇以追求保健因素為優先,說服自己,這只是投資未來夢想的手段;但是往往最後難以脫身,無法再吃回頭苦…

為未來的快樂投資──花時間在你最重要的人與家庭生活上
克里斯汀生教授觀察到所有能成功的公司中,93%都因為最初策略行不通而放棄。因此,在最初策略投入越多資金、速度越快,就越容易把一家公司推到懸崖下。其實,我們可能也像投資人一樣,沒抓住未來投資的契機!像是在孩子還小時選擇努力衝刺工作,等到孩子大一點才回歸家庭多花心思,但是,早已錯失最寶貴的互動時機。

未來成功必須具備什麼能力? 
戴爾(Dell)是相當成功的個人電腦製造商,但是為了追求報酬率,逐步將電路板、主機板,連組裝工作都外包給華碩,最後失去了重要能力,只剩商標。克里斯汀生教授認為要評估一家公司的能力,取決於三個因素:資源、流程與優先順序。

對於公司而言,「資源」包括人員、設備、科技、品牌、現金等等,價值易被估算,員工把資源轉為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的過程,就是「流程」;第三個因素,組織的優先順序,當公司越變越大,每一個決策都無法完全兼顧,資深經理人必須讓員工自己懂得按照優先順序,在不悖離供司策略和商業模式下,作出最好的決定。

教養孩子時,照樣也能運用相同的概念去透視;孩子可以接受父母給他的教育資源,但是重要的是流程─孩子懂得如何用資源創造東西,用知識作原料自己實驗!

很多父母就像戴爾一樣,為孩子設想,給了最好、最多的資源,卻剝奪了孩子的能力!

幫孩子發現自己真正喜歡作什麼,他們才有動機去發展自己的流程。 

百分之百的堅持要比百分之九十八的堅持來得容易。 
商業上邊際思考的危險,同樣也能對人生決策造成破壞性的影響。

我們腦中常常響起「情況特殊,就這麼一次,下不為例」的聲音。聽起來似乎沒什麼大不了,造成英國投資銀行13億美元的虧損,背後的首席交易員正是不願認錯,不斷竄改交易來掩飾,最後難以彌補。這種「下不為例」的想法,會讓自己堅守原則的底線瓦解,一次破例,付出的總代價卻非常可觀! 

求學時教科書上的大道理,我們往往總是苦笑著說,真實世界哪有這麼簡單。但是淬鍊後的經驗裡,讓人記得的往往是其中簡單的原則。正如序言所述,人生的問題既複雜又困難,沒有簡單的快速解答,而是可以透過這些理論幫助人們豁然開朗,知道人生的路怎麼走下去。 

無可取代的人生經驗人人都有,但是從經驗學習,代價未免太大,你不一定得結過好幾次婚才知道如何當一個好丈夫或好妻子。規畫人生也跟作經營策略相當,克里斯汀生教授為大眾彰顯出企管理論在人生應用上最重要的價值,有時候人們追求顯而易見的效果、解決急迫的問題;但是卻對最重要的事情失之交臂,無法耕耘日後的願景。似乎,練習回答最重要的三個人生問題,才能夠幫助釐清人生選擇,即便是當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2097861112 的頭像
    2097861112

    581876778

    20978611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